三明医改全面推开,民营医院最大的机会来了!
最近,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总体来讲,日子都不好过。这种不好过,主要由于医保,集采让药品耗材降至地板价,飞检让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暴露无遗,按病种付费彻底颠覆了按项目付费医院点单医保买单的医院运营逻辑,未来五年,三明医改经验也将以地级市为单位实现全覆盖。
最近,一些民营医疗集团管理者判断:“三明医改是中国民营医院最大的发展机会。”是这样吗?今天笔者就与大家聊聊。
集采让民营医院有更多用药选择权
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从4+7开始,集采犹如一场坚持时间最长的风暴,一直伴随着各项医保改革,期间灵魂砍价屡屡掀起一阵又一阵波澜。如今第十一批集采在路上,而在降价的同时,在一些地方集采药品“两进”(进零售药店、进民营医院)活动也在陆续展开,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集采药品的质量和供应,以至于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总理报告也毫不回避地讲到“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在供应方面,由于集采采用“唯低价是取”,一方面很多原研药难以入围,执行集采政策的公立医疗机构不能采购,尽管医保规定报量只要求70%的既往使用量,但实际上没有完成任务,医生不能开处原研药是很多医院的惯例。所以,实际上原研药已经从公立医院出局,从这一点来看,民营医院受限较少,在满足患者治病用药需求方面,民营医院有更多选择机会。
岗位年薪制会倒逼医生出走民营医院吗?
尽管三明医改是系统性改革,涉及诸多领域,核心就是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与治理,如何实现?按照三明领导所言,关键就是发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关键作用、医保基金打包(按年度、按县域、按人头将医保基金打包给总医院,实行结余归己超支不补)的引导作用和健康绩效薪酬的激励作用。而最受大家关注的就是医务人员年薪制。
三明的年薪制是怎么确定的呢?据了解,首先是按照技术职称确定基本年薪,主任医师30万元,副主任医师25万元、主治医师20万元、医师15万元,技师、药师按同级医师的80%核定,护士按同级医师的70%核定,行政后勤人员按40%核定。那么有人就会说,这么确定年薪,会不会大家只要努力晋职称,职称上去了,年薪就会高,平时会不会躺平?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一方面,三明确定了基本年薪,能不能拿到,还要进行工分制考核。这里的工分由基础工分、工作量工分、奖惩工分三部分构成,分别对应职称、工作量和奖惩考核。最后所得工分,基础工分占40%-50%,工作量工分占50%-60%。医生的工分根据门诊量、出院人数等标准计算,护理和医技团队则按项目工作量计算,后勤团队则根据医院KPI设定工分。最后根据考核结果,优秀者年薪可以上浮20%,不合格者只能拿到50%的年薪。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优秀人才流失,在年薪制之外还有其他配套的“稳留措施”,要不为什么最高年薪可以拿到58万。同时,为了兼顾保障和激励,三明还出台了两条规定,即“两条红线、一条底线”。“两条红线”是:不得突破核定的工资总量,不得亏损兑现工资总量。“一条底线”是:当医院无法兑现医护人员档案工资时,不足部分由当地财政补足,保证档案工资的发放。
尽管三明的年薪制做出了重大改革,但说实话仍然难以覆盖确实不想留的一些人,而且如果三明医改经验实现了全国覆盖之后,就不是三明留不住人,而可能是有些人从公立医院流出的问题了,而这时,民营医院有可能成为“人才流入地”,这也是院长所预言的:“三明医改是中国民营医院最大的机会”的意思。
飞检是一把利剑
从实际情况看,影响民营医院发展或者目前导致民营医院大批量倒闭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医保飞行检查。当然,医保飞检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都有影响,从国家医保局公开的飞检结果看,几乎所有经历过飞检的医疗机构,无论大小,无论公立还是民营,都无一例外的存在医保基金使用不规范问题。而由于民营医院“先天不足(大部分投资人是商人,办医院的动机不纯),后天失养(缺乏政策支持,管理不专业,经营不规范,人才市场未形成导致的人才短缺)”,使得飞检发现民营医院问题更多更严重。因此,很多民营医院经不起“医保飞检”,常常被“一剑封喉”。
按病种付费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说,飞行检查是台风,那么按病种付费(DRG/DIP)就是寒冬。由于民营医院普遍存在上述问题,在风起云涌的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中,民营医院表现出更大的不适应。而与公立医院对医保按病种付费的不适应不同的是,民营医院的不适应更像基层医疗机构,表现出更多的是“诊疗不足”和“太过奸猾”,错误也是“简单粗暴”,而这样更大可能会给医疗质量和安全造成潜在风险。玩不好,不但不能获得更多的医保基金支持,还可能带来巨大的医疗风险和医保处罚。
基于上述分析,任何改革和政策的变化,都将会给一个行业里各个群体带来机遇与挑战,三明医改经验全覆盖也不例外,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作为一家民营医院面对当下的困局,每一项政策的变动和改革举措的推行都将带来巨大影响,但要始终坚持做自己的“专”(专业、专心、专注、专科、专病)、“精”(技术上精益求精,管理上精细化)、“特”(有特色,包括管理和技术)、“新”(掌握最新的技术,注重防治康养管护全生命周期全人群的健康服务而不仅仅只是诊治疾病)、“优”(服务优质、技术优良),因为,只有这样,不管政策如何变,改革如何推,民营医院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