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 文章正文

新规出台!中国日间手术的发展机遇来了

徐毓才 看医界(ID:vistamed) 2022-11-28 10:08:59

1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暂行规定》对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规范、流程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并明确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显然,《暂行规定》为下一步医疗机构推进日间医疗服务提供了质量保障,也为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服务提供了重大机遇。


《暂行规定》提出,日间医疗,是指医疗机构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前提下,为患者提供24小时内完成住院全流程诊疗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以日间手术和肿瘤日间化疗为其主要代表。


近年来,国家推进日间手术简要历程


随着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的进步,以日间手术为代表的日间医疗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长期的实践证明,其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将“推行日间手术”作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重要措施,并提出:医院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提高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


2018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出,“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并将此作为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10个方面重点之一。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发展日间手术作为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激发了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的积极性。据统计,目前近60%的三级公立医院都开展了日间医疗。


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当前,我国公民在快速老龄化和庞大慢性病群体的联合夹击下,医疗资源的需求将呈现日趋紧张之态势,尽管近年来病床和医保基金筹资水平持续增长,但仍然需要“省着用”,而缓解医疗资源紧张,无非两条路,一条是增加供给,另一条是优化配置,而推行以“日间手术”、“日间化疗”等为核心的“日间医疗”服务就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把有限的资源花在刀刃上的主要措施。


作为医疗机构,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年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受疫情、集采、打击骗保、医保支付改革等诸多因素影响,生存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尽管政策规定,公立医院在六个方面将有政府财政完全或部分保障,但实际上这几年甚或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政府也要过紧日子,因此,解决自己的困难也将主要靠自己。


开展日间手术两大核心政策已经基本到位


实际上,直接影响日间手术有两大核心政策,一是运营管理规范,二是医保支付。随着《暂行规定》的出台,日间手术的运营管理规范基本到位,它是医疗机构做好日间手术的保障系统,目前需要医疗机构做的就是按照《暂行规定》要求认真落实并在工作过程中抓实抓细。而医保支付政策,国家层面,已经有明确文件支持,一些地方也出台了具体政策,不少地方已经落地见效,还没有出台具体政策的估计也为期不远了。


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国办发〔2021〕36号)。《规划》明确,要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区域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点数法改革,引导医疗机构合理诊疗,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能。这一要求实际上为日间手术开辟一个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同一种病、同一种治疗方式将采用同一个医保支付标准或同一个病种分值,使得积极推广日间手术可以极大地减少成本节约资源,从而获得同样的医保支付而大幅度提高医疗效益,也为病人节约大量医疗外费用。与此同时,在优化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规划》还提出“鼓励日间手术、多学科诊疗、无痛诊疗等医疗服务发展。”并重申“完善检查检验政策,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支持远程医疗服务、互联网诊疗服务、互联网药品配送、上门护理服务等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有序发展,促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合理运用”,这些举措对日间手术都是利好。


不仅国家医保积极推进,地方探索也没有停歇。2021年8月,湖南省医保局联合省卫健委印发了《湖南省日间手术医保支付管理办法(试行)》(湘医保发〔2021〕27号),《办法》对日间手术的实施范围、医保支付与结算、日间手术管理要求做了具体规定,从首批省级日间手术医保报销目录中,遴选出开展人次数较多的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术等30个日间手术病种作为按病种收付费管理病种,并就按病种收费标准和医保报销比例予以明确。该《办法》已经于2021年8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两年。


医疗机构应该抓住有利发展机遇


首先要转变观念。特别是要有经营医院的观念。作为医院不能再继续追求收入多,而应该追求效益好,也就是不再总量大而在收支结余多,要有降低成本的意识。哪些是医院的成本?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购置与使用、药品耗材、水电气,还有人力等,有些成本降不下来,比如人力,而有些成本就成为主要抓手了,比如慎重扩建、慎重购买设备,有钱不置三年闲,而用药和耗材尽量做到“合理”。除了这些之外,如果能够做好“日间手术”,那就是全方位降低了成本,由于其住院短、费用低并可以取得同样的疗效,医保、群众都高兴。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将日间手术作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重点任务的原因。


其次要积极行动。在《暂行规定》第二章组织与运行管理提出了四个“应当”,具体来讲就是:


一是成立组织。开展日间医疗的二级以上的医院应当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专门组织,并按照职责做好工作。


二是做好医疗资源配备。开展日间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配备满足日间医疗所需要的医疗资源,包括相对固定的日间手术室、麻醉复苏室、医疗床位、设备设施及医务人员等,保障日间医疗高效开展。


三是明确患者住院前、住院期间、出院后等各个环节的诊疗内容。《暂行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日间医疗患者在住院前、住院期间、出院后等各个环节的诊疗内容,在住院前完成患者遴选、诊疗方案制定、预约与院前宣教等;住院期间完成手术/治疗前再评估、手术/治疗措施实施、出院前评估与宣教等;出院后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并为患者提供预约复诊途径。


四是注重积极性调动《暂行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应当调动医务人员开展日间医疗的积极性,将科室和医务人员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作为医师定期考核、晋升等工作的依据。


三要规范运行。医疗安全是患者的生命线,当然也是日间手术的生命线。本来,人们对日间手术这种“短(住院时间)平(价格)快(诊疗速度)”项目就有一定顾虑,如果因为质量不过关出现瑕疵无疑将会直接影响业务的开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日间手术的开展,需要医疗机构配备更加细致的术前评估,更加先进的手术条件和手术设备,更专业的、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以及更完善的术后随访系统。基于此,《暂行规定》专列一章强调“质量控制”,提出要建立12项制度并对每一种制度进行了说明,对于医疗机构来讲都是“应当”。而法规中的“应当”,并非可做可不做,二是必须做到,做不到就是“违规”,患者受到伤害,医疗机构就要负责。这12种制度包括:病种和技术管理、科室和医师审核授权管理、患者管理、患者评估管理、患者随访管理、病历质量管理、患者知情同意、质量监测评估与质量改进、应急预案、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公开管理、培训管理。(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看医界Copyright ©看医界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020478号-2
上海医交会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