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首诊,给医保!新冠给互联网诊疗带来哪些变化?
线下人满为患,医院成“战场”……最近,由于感染人数增加,医院正经历“压力测试”。
线上诊疗、互联网医院被寄予厚望,并在首诊限制、医保支持方面进行了突破。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曾表示,利用互联网医疗的这种方式,为更多的居家的治疗的这些患者来提供网上的这种咨询和用药的指导,并且在线上开具处方,然后线下提供药品的配送服务,能够减少线下就诊的压力,同时减少人员聚集,也降低在医院里面造成这种交叉感染的风险。
广东:临时纳入医保互联网首诊价格线上线下一致
据光明网报道,广东省医疗保障局近日公布了“网上就诊诊查费-首诊”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明确了互联网首诊、俯卧位通气、高流量氧疗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这些价格项目自1月16日起执行,并临时纳入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按规定支付。
互联网首诊价格线上线下一致,临时新增互联网首诊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广东设立“网上就诊诊查费-首诊”“网上就诊诊查费-首诊(副主任医师)”“网上就诊诊查费-首诊(主任医师)”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开展“网上就诊诊查费-首诊”服务项目的医疗机构,以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公布的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名单为基础,对于行业部门准许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开放的互联网首诊服务,按规定为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患者使用。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首诊服务价格按照线上线下一致的原则,执行现行线下相应等级医师的门诊诊查费价格标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复诊服务按“网上就诊诊查费-复诊”项目执行。
新冠诊疗给互联网医疗带来哪些突破?
严禁首诊曾是互联网医疗的“红线”和“底线”,然而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线上首诊被逐步突破,互联网医疗迎来大发展。
2020年4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助推中小微企业转型。其中首次提到将首诊纳入互联网医疗、医保。
文件指出: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支付标准、药品网售、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多点执业、家庭医生、线上生态圈接诊等改革试点、实践探索和应用推广。
其中,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主要有: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6个省市。这六个省市将有机会率先试点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
曾几何时,首诊是互联网医疗的“高压线”。
2017年下半年,在相关互联网医疗管理征求意见稿中曾表示禁止“在线诊断”和“处方药网售,甚至叫停“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等名称,互联网医疗前途未卜。
不过在2018年,互联网医疗终于迎来曙光。当年4月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9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3份文件,这三份文件是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根本性、规范性文件,直接决定了互联网医疗的形态和业务范围。
出于对监管标准和医疗风险的考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规定,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第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医务人员亲自诊查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关于互联网首诊、复诊如何清楚界定依旧在业内存在争议。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让政府部门释放了对互联网医疗更多的支持,也让“首诊”如何界定的争议暂时搁置。
2020年2月初,国家卫健委连续下发文件,鼓励开展互联网诊疗进行疫情防控。
2020年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湖北武汉还率先进行了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纳入医保的探索。
作为互联网医疗首诊制度的支持者,原广东省卫生厅巡视员廖新波指出,检查手段带来的局限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实现突破,如中医的舌象比个人主观观察更准确;眼底镜也可清晰传送至移动设备,还可以克服医生们知识、经验不一致带来的误差。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金雄在其署名文章《给互联网首诊支个招》中表示,互联网首诊可优先考虑五种情况:规定特定病种(比如远程体征采集可以取代面对面信息采集的病种,并且医生判断病情稳定,比如皮肤病)、规定特殊患者(比如在其他医疗机构有完整的诊疗记录的患者)、规定特殊系统(比如通过互联网线上诊疗开医嘱,预约到线下进行检查检验,从而可以实现业务闭环和有效监管)、规定特殊地区(比如缺医少药的偏远地方)以及规定特殊场景(比如在疫情或急救等没有办法到医疗机构就医的情况)。
随着疫情的结束,线上首诊究竟何去何从?互联网医疗的下一站又是什么?(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