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发展各类医生集团和特色诊所!未来十年上海社会办医定调了
未来十年,上海社会办医基调定了!
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同印发了《上海市卫生健康设施专项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对未来十年上海卫生健康方面做出规划,据看医界了解,作为中国医生集团的发源地,这次规划中,上海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各类医生集团和特色诊所”。
《规划》提出,要推进设施多元构成:发展高品质补充型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推进医疗国际化战略。依托高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和三级医院发展国际医疗服务,推进设施和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
鼓励有条件的高水平公立医院建立国际医疗部,厘清国际医疗与基本医疗界面,健全准入和监管制度体系,发挥高水平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优势,培育国际医疗服务品牌。
发展高水平社会办医,规范民营医院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短缺专科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深入专科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社会办医品牌;以“名医、名术”为核心,鼓励发展各类医生集团和特色诊所。
实际上,近年来,上海在推行高品质医疗服务以及促进高水平社会办医发展国际医疗服务方面,已经先行部署进行了试点,先后公示了20家社会办医疗机构,作为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及种子单位,又公示了13家公立医院名单,来发展国际医疗。而本次更是明确提及“鼓励发展各类医生集团”,可以预见的是,医生集团这一起源于上海的医生执业模式,在未来几年将吸引更多医生加入。
上海在社会办医领域涌现了一系列创新探索模式,这些探索在助力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同时,也为全国贡献了社会办医发展的上海智慧。2022年,汇聚上海品牌社会办医管理亮点的《上海市社会办医管理创新与发展》专著出版,对于上海医生集团模式创新进行了详细介绍。
以下为《上海市社会办医管理创新与发展》医生集团模式创新部分摘编:
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医学的发源地、中华医学会的诞生地,也是优质医疗资源的聚集地。上海不仅拥有多所顶级的医学院,还拥有大型三甲医院30多家,其中不乏诸多百年名院,培养和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人才。百年的积淀成就了上海在全国医疗界的特殊地位,也让上海被定位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也成为了中国大陆地区医生集团最早出现并较为活跃的地区。
在政策层面持续鼓励社会办医、放开医生多点执业的大背景下,上海医生开启了合伙执业的医生集团模式探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简称东方医院)原血管外科主任张强医生于2012年底走出体制自由执业,并于2014年7月1日,宣布成立中国第一家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2015年9月,原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宋冬雷教授宣布成立冬雷脑科医生集团。2016年,原华山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孙成彦教授宣布成立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看医界》传媒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调研撰写的《中国医生集团发展报告》显示,在接受调研的多家上海医生集团样本中,其创始人均为专科医生,其中80%的医生集团核心创始人来自上海三甲医院。
在形态上,医生集团还主要呈现为体制内医生集团和体制外医生集团等多种模式。据调研显示,上海的医生集团模式较为丰富,无论是全职成立的体制外医生集团还是兼职合作成立的体制内医生集团,以及全职兼职医生合伙成立的医生集团,上海均出现了类似模式的探索。
近年来,一批违法违规的医疗机构在卫生、医保等部门的严管和严打下被迫退出市场,而由三甲医院医生创办的实体医疗机构却批量涌现,并在政策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实现快速发展。在医院领域,以冬雷脑科为例,从创办医生集团到投资近2亿元的上海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医院开业,冬雷脑科只用了4年时间。
医生集团模式不仅为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的创办提供了成熟的医生团队和运营团队,还在先期建设了品牌,积累了大量优质的行业和社会资源。上海冬雷脑科医院负责人表示,如果没有经历医生集团阶段,冬雷脑科很难实现直接举办大型脑科医院的计划。
上海壹博医院则于2021年5月顺利开业运营,很好地实践和证明了医生集团举办实体医疗机构的模式优越性。据调研,投资近亿元的上海壹博医院由上海壹博医生集团创办。医院开业时,医生集团整体入驻医院,此时医院主打的功能神经外科医生团队已经较为成熟。在此之前“壹博”品牌已经在市场上以医生集团的模式运营5年之久,得到了来自全国的患者及家属认可。开业当天,医生集团自带的患者基本上将医院床位住满。
在连锁诊所领域,张强医生集团在包括上海、成都、北京等多地创办了连锁诊所,并和多家医疗机构合作,实现了张强医生集团静脉病中心的多城市覆盖。
据调研,以上案例在创办实体医院、诊所的资金筹措方面,无论是风险投资还是银行借贷,都离不开医生集团阶段的积累和背书。可见医生集团已经成为实体医疗机构的创新途径,通过创办医生集团再到举办实体医疗机构,实现从轻资产到重资产投资的良性过渡,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生创业的门槛和风险。
医生集团模式的出现,通过市场化的组织运作模式,吸引优质的医疗资源,与基层广大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市场对接,使大型三级医院优秀的学科人才从体制中走出来,促进了优秀医生的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让医生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也为基层带来了多元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据调研显示,随着全国各地医疗机构与医生集团合作需求的持续提升,以及医生通过市场化实现自我价值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上海地区的医生成立医生集团,组织医生走向基层和全国各地,促进医生的市场化流动,从而加速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目标实现。(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