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多人落马!
原遵义医学院党委书记石京山被查
8月25日,贵州省纪委监委通报,经贵州省委批准,贵州省纪委监委对贵州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原委员(原遵义医学院党委书记)石京山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石京山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初心使命,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
他还违背组织原则,在干部工作调整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廉洁底线失守,搞权色交易;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参与赌博活动。
此外,石京山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药品销售、工程项目承接等方面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依据有关规定,经贵州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贵州省委批准,决定给予石京山开除党籍处分,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公开信息显示,石京山,男,1959年生,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硕导,兼职博导,原遵义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还曾担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遵义医科大学药学学科首席科学家,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
作为一名学者型领导,石京山在药学领域有着显著成就。主要从事神经药理学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发表国内外论著2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
今年4月3日消息,石京山被查。
贵州省医学院校接连多名官员落马
这并非遵义医学院唯一落马的领导。据悉,自2024年以来,遵义医科大学原党委委员、副校长王达利,原遵义医学院副院长、附属医院院长(后任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梁贵友,原遵义医学院党委委员、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毕路佳等接连落马。
而这甚至也只是贵州省医药领域腐败的冰山一角。
6月2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援引贵州省纪委监委消息,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兼)何志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落马9天前,何志旭还有公开活动。据贵州医科大学消息,2025年6月14日,贵医附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4年度考核会召开,何志旭出席。
公开信息显示,何志旭,男,汉族,1967年10月,四川成都人,医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2012年9月,何志旭任贵阳医学院院长,2015年4月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他成为贵州医科大学首任校长,2018年8月调任遵义医学院党委书记,4个月后遵义医学院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何志旭成为遵义医科大学的首任党委书记。
何志旭长期从事儿科学、干细胞基础与临床研究。2023年8月,中国工程院公布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何志旭在列,但最终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没有他。
何志旭重返贵州医科大学担任党委书记是在2024年3月,上任仅一年多就被查。而讽刺的是,其调任原因正是其前任——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梁贵友于2024年3月20日任上被查。
据贵州高院,2025年4月7日,贵州省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贵州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梁贵友受贿一案,对被告人梁贵友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二十万元;对梁贵友受贿所得及其孳息依法没收,上缴国库。
2007年至2023年,被告人梁贵友利用担任原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院长,原遵义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党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药品销售、医疗设备及耗材供应等事项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167万余元。
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梁贵友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应依法惩处。
据公开资料显示,梁贵友,男,布依族,1966年5月生,贵州省兴仁县人,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毕业,二级教授,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白求恩式好医生、贵州省核心专家。
反腐工作深入,贵州医疗圈塌方式腐败被揭露
除了医学院校,近期贵州省落马院长同样比比皆是。
2025年2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消息,贵州省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刘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5年8月21日,贵州检察机关依法对刘健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公开简历显示,刘健出生于1963年11月,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刘健长期在贵州省医疗卫生系统任职,曾任原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院长,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等职。
贵州大学医学院网站显示,刘健长期从事胶质瘤及脑卒中的基础研究工作,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批科研基金1300余万元,发表论文60余篇、近5年SCI论文16余篇,参编专著2部。
6月2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刘健被开除党籍。
通报称,刘健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初心使命,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活动安排;违背组织原则,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廉洁底线失守,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赌博;将公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药品采购供应、医疗项目承接等方面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今年3月2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援引贵州省纪委监委的消息,十三届贵州省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杨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杨柱是贵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曾担任贵阳中医学院院长、贵阳中医学院党委书记。2018年贵阳中医学院改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后,他又担任了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直至去年卸任。
贵州省医药领域的贪腐可谓触目惊心,更早之前,2024年1月,原任贵阳医学院院长的宋宇峰被查;2024年3月,原贵阳医学院副院长王小林被查。
以上落马的官员几乎都身兼院长、高校要职,并且都是临床医学专家出身,让人唏嘘。但实际上贵州的情况并非孤例,全国多地也都在深入推进医疗领域反腐败工作。
近年来,国家持续深化医疗领域反腐败斗争,强调了对“关键少数”特别是各级医疗机构、医学院校“一把手”的监督。这种“刮骨疗毒”式的整顿,旨在清除行业毒瘤,净化行业生态,推动医疗事业回归公益本色。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