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社会办医医师晋升高级职称!
一批社会办医医师成功晋升高级职称!
近日,《看医界》从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获悉,2022年上海市卫生技术人员申报高级技术职称综合评审和面试工作已完成。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共申报81名,有来自26家社会医疗机构的38名医师晋升成功,其中正高7名,副高31名,晋升通过率达46.91%。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的文件显示,这次成功晋升高级职称的38名医师(含技师、护师)来自上海市的26家社会医疗机构,其中包括上海德达医院、上海德济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上海和睦家医院、上海嘉会国际医院、上海美华妇儿医院等知名社会办医疗机构。
众所周知,职称晋升一直都是社会办医医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但随着上海市的职称评审向社会办医院放开,每年稳定的高级职称申报和成功晋升已经成为上海市社会办医领域的常态。
据了解,多年来,上海市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承担起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申报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工作,已经有172位社会医疗机构专业人员获得高级职称的任职资格,通过率为申报数的49%。
社会办医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的瓶颈与突破
据了解,不仅仅在上海,随着国家鼓励社会办医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近年来在民营医院晋升高级职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据悉,作为国内知名的民营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医生职称晋升通过率高达85%。
虽然一些地区和城市的民营医院医务人员职称晋升机会越来越多,但依旧有不少地方不少医务人员反映在职称晋升上依旧屡屡碰上“玻璃门”。
2021年,一位二级民营医院医生在人民网留言称,自己2020年晋升高级职称评审未通过,原因是民营医院不可以报基层高级职称,只能报全省高级职称。然而,全省高级职称需要准备二类期刊的论文,二类期刊的杂志社有根本不接收二级民营医院的文章,如此死循环,堵了这部分医生晋升高级职称的路。
无独有偶,在山东临沂,一家民营医院的住院医师也向媒体反映了无法进行职称评定的问题:“我们现在都是自己在大学毕业后,考的住院医师资格证,但是再往上的职称,只能去相应的医院规培进修三年合格后,才能考取主治医师资格。但是第二医院每年只给我们2个考试的资格。如果我们这一批医生要考取主治医师资格,至少排队到十几年后。”而且,即便她通过了规培并考取了主治医生,但由于是在民营医院工作,卫生系统的档案里,他们依然还是住院医师。
政策不断出台,医务人员盼真正 “一视同仁”
随着民营医疗机构的不断涌现,在职称晋升方面,国家及地方层面也都陆续出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印发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提出要优化评审制度,各地社会办医专业技术人员与公立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一样同等参与职称评审,且不受岗位比例限制。
2020年12月,人社部、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要畅通职称评价渠道。社会办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申报、评审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同等待遇,不受户籍、人事档案、不同办医主体等限制。
同时,安徽、云南、四川、浙江等多地也陆续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文件,给予民营医疗机构在职称晋升上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的政策支持。
从政策上看,放开社会办医医师的职称晋升是大势所趋,并且确实已经有大批医务人员因此受益。但也不能忽视,依然有不少社会办医的医生所面临的困境依旧。对于这些医生来说,期盼着更多地方能够做到民营和公立医院职称评审的“一视同仁”。(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