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盈利模式,京医通宣布将停止预约挂号
“过去一年,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很遗憾止步于此,我们将为您站好最后一班岗。”4月15日,在经历了一年前的停运风波后,北京地区较大的在线挂号平台——京医通正式官宣预约挂号功能即将停运。
根据京医通发布的下线公告,接北京市卫健委通知,自2023年4月24日零点起,京医通平台将下线预约挂号服务。
京医通“停运”后,患者该如何实现在线挂号?公告中表示,可以前往各医院App、公众号、小程序挂号。
这次“停运”,其实在一年前就有预兆。
2022年4月18日,一则关于京医通的“停运通知”就在网上流传。通知称,因无力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京医通线上系统将于2022年4月20日9时起正式停运。
“不知道除了京医通以外还能用啥挂号……”在当时,这则通知让不少人焦虑不已,担心京医通停运之后,看病挂号会更难更贵,甚至会断送外地患者来京看病通道。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针对“停运通知”,2022年4月19日早上,北京市卫健委作出了公开回应,确认了京医通运营方怡合春天和北京银行之间的纠纷。
次日凌晨,怡合春天发布公告,在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下,公司与北京银行进行了沟通。后续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双方将以理性的态度对京医通线上系统的历史投入和未来运营经费等相关问题进行协商,以推进所有问题的最终解决。
同时,双方协商期间,怡合春天将保障京医通线上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使得京医通“停运”一事暂时性地迎来一丝转机。
公开资料显示,京医通是原北京市卫计委、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联合北京银行推出的具有电子账户功能的实名制IC就诊卡,至2021年初,“京医通”卡发放已超过2400万张,单日挂号量超10万次,市属门诊预约率近90%,成为北京地区医院颇大的预约挂号入口。
而京医通广为人知的预约挂号业务,其实是2015年怡合春天和腾讯公司入局之后才开展的。此后,其服务范围,也从每年3000万-5000万人次的外来患者,拓展至每年超1.2亿人次的全京内患者。
作为北京地区多家医院的线上预约挂号及复诊平台,截至2022年4月,京医通与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近30家医院开通了合作。
《2018年京医通就医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京医通平台已累计为1亿人提供了便捷的就医服务,2018年京医通平台总服务人次6415万,同比2017年增长79%,其中平台挂号量超过2117万人次,平台缴费处方数超过3227万,在线检验报告查询695万人次。
一年过去,京医通最终仍没能“逃过停运”命运,令不少人感到唏嘘。
据了解,“京医通”微信公众号动态更新停止在了2022年4月30日。不久前的4月3日,还有人在投资者平台上提到,北京京医通,是非常好的一款产品,目前陷入经营困难,虽然目前没有盈利,也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但产品不错,用户基础也很庞大,和公司业务也很匹配,希望可以考虑一下。
如今,京医通预约挂号功能下线已成定局。那么,以京医通“停运”为起点,接下来,患者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一键挂号,以后挂号会不会更难,挂号市场是否还值得看好呢?对此,您怎么看?(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