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县医院成为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
2025年7月4日,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签约揭牌仪式在安徽太和县举行。太和县人民医院以直属附属医院模式纳入皖南医学院管理体系,成为皖南医学院第三所直属附属医院,同时也是县级医院中罕见成为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的案例。
官网资料显示,太和县人民医院成立于1949年成立,现有三个院区和12个紧密型医共体分院,全院编制床位1980张,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1个。2018年,医院晋升为安徽省首家县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3年度“国考”进入全国三级综合医院前20%,跻身A档。
皖南医学院位于芜湖市,创立于1958年,是安徽省老牌医学人才培养重地。学校是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
截至目前,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26所。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建于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是安徽省第一所西医医院和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49年,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直属附院,2012年整体划转皖南医学院成为直属附属医院后实现快速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多功能于一体的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太和县人民医院与皖南医学院合作已久,2016年,太和县人民医院成为皖南医学院实习点,2017年起承担皖南医学院实习生带教任务。2021年7月6日,太和县人民医院首次挂牌“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在教学管理、学科建设、科研团队组建等方面开展合作。但此时医院为非直属附属医院,合作以松散型协作(如带教、科研项目)为主,医院管理权仍归属地方政府。
2025年7月4日,双方再次举行签约揭牌仪式,宣布太和县人民医院按照“六不变原则”(医院属性、职能、资产等不变)正式成为皖南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纳入高校直属管理体系。此次升级标志着管理权责深化,医院需履行直属医院的医教研全面职责。
据当地媒体信息,截止目前,太和县人民医院皖医兼职教授、副教授增至28人,硕士生导师增至17人;皖南医学院项目落地58项,其中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3项、教学医院专项项目36项、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8项。
高校合作或成为县域医疗发展新契机
作为县级医院,获评三甲的医院数量尚且不算多,而像太和县人民医院这样既是三甲医院,又是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63.57%的县医院(1309家)已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标准,较2023年增长7.17个百分点。但这当中通过严格评审获“三级甲等”资质的县级医院仍较少。另一项来自2024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县级三甲综合医院数量为83家,全国县级三甲中医医院为44家。
截至2025年7月,我国县级医院与高校建立附属关系的案例逐渐增多,但真正实现直属附属医院管理模式的仍属少数。多数挂牌大学附属医院的县级医院是以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协作型合作为主流,这也是太和县人民医院与皖南医学院早前的合作模式(2021年-2025年)。
纵观太和县人民医院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该院与皖南医学院的合作通过“临床带教基地-非直属附属医院-直属附属医院”三级跨越的模式实现的,与皖南医学院的合作对于太和县人民医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助力,这也为广大县级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有业内人士表示,“院校联合”或成为县级医院突破“夹心层”困局的关键跳板,高校的教学、人才资源反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县级医院高端人才短缺的困境,同时,高校附属带来的品牌溢价也有利于提升患者信任度,缓解“大病跨省就医”的虹吸效应。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