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违法违纪,主委级专家院长被双开!
因严重违法违纪,主委级专家被双开
2025年7月30日,甘肃省纪委监委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首次披露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原书记、消化内科主委级专家刘雄昌被查。
通报指出:2012年至2025年2月,刘雄昌在担任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及延迟退休、以专家身份继续工作期间,多次接受私营企业主安排的宴请,饮用高档酒水,相关费用由对方支付;违规收受私营企业主所送高档酒水等礼品;长期借用私营企业主车辆。
刘雄昌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5年5月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坚持临床一线的权威专家
公开资料显示,刘雄昌从事消化专业30余年,擅长消化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及消化内镜对食管、胃、大肠及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历任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型院长。
1963年7月,刘雄昌出生于甘肃兰州,1985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本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为甘肃省消化内科核心专家,刘雄昌专业履历可谓显赫,在学术头衔上,他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医师协会消化内科医师分会副主委、候任主委,甘肃省医学会消化内科专委会副主委,兰州市首批“首席专家”;兰州大学及甘肃省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日本爱知县一宫西病院名誉指导教授。
在临床上,刘雄昌一直以“坚持临床第一线工作”著称。他带领的团队在西北率先开展早期胃癌内镜微创治疗(EMR/ESD),国内首批实施胆胰疾病直接胆道内镜诊疗;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7项获奖),获专利3项,发表论文70余篇(SCI 3篇),发表专著3本,参编教材1本。其《困难胆管结石诊疗研究》获2019年甘肃省医学进步奖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刘雄昌在国家级医学杂志发表的论文中,有关直接胆道检查的《超细胃镜行直接胆道内镜对胆总管残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价值(附视频)》《直接胆道内镜在胆道梗阻诊疗中的应用》《直接胆道内镜在胆管结石诊疗中应用》3篇论文均发表在消化内镜最权威的《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
在2021年的一篇新闻报道中,逾近退休的刘雄昌表示自己又开启了2项国内率先的新科研“无手术条件胆囊疾病的内镜诊疗临床研究”和“胆道OCT新技术应用研究”。
荣誉与贪腐的双面人生
刘雄昌历任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任职期间主导引进国际尖端设备:2007年促成日本富士能公司免费投放价值1650万元的消化内镜设备,填补西北多项技术空白。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荣誉等身的专家院长,却在退休之后被双开,并涉嫌犯罪面临审查起诉。根据通报揭露,其腐败行为贯穿多个职务阶段:
自2012年任兰州市一院党委书记起至2025年2月,以“延迟退休专家”身份工作期间,持续接受宴请、收受高档礼品、长期占用企业主车辆;利用医院管理职权及学科资源分配权,与私营企业主形成利益勾连以权力变现。
刘雄昌本应于2023年退休(时年60岁),但在“专家身份”延长体制内工作期间,在反腐风暴中落马。
刘雄昌的堕落轨迹,是“专家权力”失控的典型样本。当学术光环成为腐败护身符,制度笼子更需扎紧。此案例亦为医疗界敲响警钟:无论技术成就多高,突破纪法红线终将付出代价。
那篇2021年的新闻这么写道:刘雄昌时常前往省内外进行技术帮扶、参加危重患者抢救或新技术推广,他表示:“虽然我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但是只要在职一天,我就记得人民医院为人民,我想用医疗科技来造福人民。近年来,我积极联系国外项目资金1000万元,打算免费对我省较贫困的甘南和临夏等地开展早期胃癌的筛查,哪怕查出一例早癌患者,我就能挽救一条生命、一个家庭!”
这段文字如今看来,让人不胜唏嘘。(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