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社会办医获评临床重点专科!
近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了2025年度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和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名单,一批社会办医机构表现亮眼,多个科室获评市级重点专科或市级重点建设专科。
在此次公示中,武汉亚心总医院的病案科成功跻身市级重点专科行列。在此之前,官方介绍显示,医院共有1个湖北省重点建设专科,8个武汉市重点专科。
武汉亚心总医院于2018年11月开业,是一家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的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约为2.5万平米,建筑面积为24万平方米,设置住院床位1100张,外科手术间23间,介入导管间13间,ICU床位108张。截止2025年2月28日,医院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近250万人次,并成功实施各类手术近6万例。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则凭借其健康管理医学科获评市级重点专科,感染管理科则被列入市级重点建设专科。官网显示,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已拥有信息科、临床药学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信息科、胸外科、病理科、临床药学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结直肠肛门外科、放射影像科、超声影像科、康复科与护理部5个市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是于2020年2月开业,是世界500强企业泰康保险集团全资投资、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合作管理,按照三级甲等标准兴建的高品质、非营利性综合医院。2025年6月,该院成为武汉大学泰康临床学院,其建筑面积约27.6万平方米,远期规划床位1200余张。
武汉济和医院成立于2012年,是上海复星健康科技集团投资、打造的一所二级综合医院。该院医疗用房3万余平方米,编制床位400张。此前,其康复医学科、麻醉科为市评重点专科。
这些医院的“集中收获”,不仅体现了社会办医在武汉医疗版图中的不断壮大,也与政策的积极引导密不可分。
据了解,2022年5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印发《武汉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在社会办医创建临床重点专科方面,通知提出保障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机构建设、市场准入、技术准入、医保定点、重点专科建设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
建设临床重点专科非易事
作为“含金量”颇高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自然而然成为各家医院竞相争取的“对象”,成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也是医疗机构学术尚方宝剑之一,成为全国或是当地区域学科建设的龙头,但医疗机构,尤其是社会办医要想成为临床重点专科绝非一件易事。
社会办医很多是白手起家,专科建设是“零基础”,所以满足标准的不多。以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例,2010年3月,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并在“十二五”期间进行了大规模落地。
《关于做好2013-2014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报和推荐工作的通知》显示,为支持民营医院专科建设,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单独设立了民营医院建设项目。各省(区、市)可以推荐1所依法执业、诚信服务的非营利性三级民营医院,参加该项目竞争。此前已获得过该项目支持的民营医院,不再重复推荐参加该项目竞争。
即使给予社会办医单独名额和参评通道,想要获得建设项目也并不容易。
2017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累计支持社会办医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28个,投入项目经费1.4亿元。到2018年,据不完全统计有24家顺利通过国家卫健委审核,而截至2018年底,全国民营医院总数已达1.9万家。
其中,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可谓这方面的“幸运儿”,2012年该院神经外科便与天坛、宣武医院经过相关评审,同批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张宏伟曾表示,社会办医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还是很有难度的,因为他要求医教研协调发展,特别是临床服务能力。第一,要有规模,三级医院;第二,在专科建设上真正有成果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有引领行业的学术带头人、稳定的专科人才团队、清晰的专科建设规划、配套的资金支持。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