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包院”模式来了!大三甲托管一批社区医院
近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前后开启两大“科包院”项目:8月16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医疗集团正式启动“科包院”项目;8月21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开医疗集团“科包院”合作也正式启动。
据“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乐园”公众号:“科包院”模式是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快速补齐基层短板的创新举措。该模式依据集团成员单位业务发展现状,遴选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口科室,建立“一对一”包保关系。
集团聘任相关科室主任担任成员单位“第一院长”,带领科室组团式帮扶,通过“技术输出、人才带教、管理赋能”三位一体的方式,将优质资源导入基层。其核心目标是助力成员单位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服务品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吕超亮表示:近年来,医院紧扣“组团”和“精准”两大核心,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倾力支持集团成员单位发展,通过“科包院”这一纽带,帮助基层科室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了“一分院一品牌”的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格局。
早期媒体报道,2011年起,济宁高新区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委托管理,2024年3月,济宁高新区联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入开展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辖区内洸河、柳行、黄屯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交由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
2025年3月经开区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表示:2024年,根据市卫健委安排,成立了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该区2家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2024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下沉式帮扶、资源共享,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2025年7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区医疗集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开区医疗集团启动仪式举行。
官网资料显示,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 1896 年,前身为山东省立医院第三分院,医院设总院、东院、西院三个院区,总建筑面积达509,000平方米,编制床位5500张,临床医技科室59个。医院就诊病人辐射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30余个县市区,是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并同时拥有心血管和神经专科两个山东省专科区域医疗中心。
近年来,在大型医院托管分院浪潮下,医疗集团及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如火如荼,但在医院规模扩大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质疑扩张后如何管理?以及如何应对优质医疗资源稀释、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不少医院在扩展分院区后陷入“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困境。
“科包院”模式则为这一困境提供了突破路径。作为医共体建设中总院与分院间的一种深度协作机制,科包院模式是通过总院科室与分院建立“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联点帮扶关系,实现资源下沉和服务同质化。
其特色是由总院选派科室主任担任分院执行院长,配套设备支援、技术培训和专家下沉机制,以提升分院的医疗技术能力,让基层患者享受到总院的同质化医疗服务。这一模式在不少县域和跨省的对帮扶中已经逐步探索和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科包院的模式不是一种“大而全”的单纯托管,而是选取一个特色专科作为被帮扶医院的特色来重点建设,这一模式为医院特色专科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赋能路径。
尤其在如今公立医院快速扩张的背景下,“科包院”通过系统化的资源导入和精准化的学科建设,正在帮助各分院区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专科品牌。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