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垫底”卫生院大逆袭!床位达300张
乡镇卫生院“咸鱼翻身”的故事,正在阜阳临泉的宋集镇上演。
据《阜阳·颍州晚报》报道,曾因地处偏远、医疗资源匮乏,宋集中心卫生院在全县公共卫生考核中常年垫底。转机始于2017年9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对其启动全面托管,并成立阜阳市人民医院临泉分院。以此为枢纽,一个覆盖周边6个乡镇、近50万人口的紧密型医共体逐步建成。
托管以来,阜阳市人民医院专家常态化下沉宋集中心卫生院,深入各科室进行指导,让乡镇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如今,宋集中心卫生院血液透析室拥有38台血液透析仪,能够满足患者需求,还能开展人造血管等复杂手术,成为临泉县首家能开展血液透析的乡镇卫生院。
卫生院的规模也实现跨越式增长:建筑面积从7600平方米增至3.6万平方米,床位从不足100张增加到300张,使用率持续保持在80%以上。
成效也随之而来。2018年至2024年间,卫生院累计结余医保资金逾亿元,并投入6500万元添置大型医疗设备。2020年,它一举跃居全县公共卫生考核榜首,并持续保持前列。
“现在门诊量明显上升,常见病、多发病在这里都能得到有效诊治,”宋集中心卫生院院长高坤表示,“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
资料显示,阜阳市人民医院临泉分院(宋集中心卫生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综合医院,年接诊量近14万人次。在被托管一年后,临泉县政府批准建设新院区,占地约2.8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500张,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2023年6月,新院区已投入试运行。
背后的支撑力量——阜阳市人民医院,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医疗龙头。该院始建于1949年,现为安徽省区域医疗中心、安徽医科大学和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拥有4个院区(在建感染病院区)、2个分院和1个口腔医院,总床位3100余张。2018年以来,连续五年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A级,稳居全国综合医院第一方阵,并连续四年位列安徽省综合医院前列。
乡镇卫生院“华丽转身”并非个例
类似宋集中心卫生院的“蜕变”,在其他地区也在发生。《看医界》曾报道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全面托管龙驹镇中心卫生院,推动其实现“跨越发展”的案例。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前身为1929年创建的万县市民医院,后更名为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20年1月正式挂牌成为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开放床位3150张。
2024年,该院年门诊量达280万人次,出院患者13万人次,完成手术7万台次。在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A级,门诊量与手术量双双进入全国百强,综合实力入选艾力彼2024届顶级标杆医院100强。
六年过去,这家卫生院已实现全方位蜕变。硬件方面,建筑面积从450平方米扩大至1.3万平方米,10万元以上设备由11台增至43台,开放床位从100张增加到200张。在人才建设上,三峡医院专家与龙驹分院医护人员结成“一对一”师徒关系,通过系统培训带动整体水平提升,陆续引进内科、外科、中医、妇产科、儿科、护理等专业人才21名。
2024年,龙驹镇中心卫生院诊疗量达6.6万人次,较托管前增长66.08%,镇外患者比例从7%提升至35%。该院已顺利通过重庆市甲级乡镇卫生院评审及复审,成功创建为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成为片区内的医疗救治与急诊急救中心。
政策持续加码,基层医疗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扶持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2024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参考标准》,明确提出要选建一批中心乡镇卫生院,使其基本达到县级医院服务水平。
《标准》明确,重点建设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应在医疗上基本达到二级医院服务水平,在公共卫生上更好协同和承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任务,并发挥区域优势,为辐射范围内的居民提供较高水平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早在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布局将更加均衡合理,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并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文件强调,要重点支持建设一批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并允许在特定条件下,县城之外选建1至2个中心乡镇卫生院,使其基本达到县级医院服务水平。
此外,该《意见》还要求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鼓励拓展康复医疗、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服务功能,完善并提高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装备标准,健全急诊急救和巡诊服务体系,提升外科服务能力,使其可以按照相关诊疗规范开展常规手术。
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也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
该《意见》强调,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这为乡镇卫生院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定位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在2024年11月21日发表的讲话中也强调了基层医疗的重要性。他表示,未来要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确保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上级医院医师派驻,通过机制化保障努力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力争到2025年底,全国90%以上的县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联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医联体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一批乡镇卫生院有望迎来质的飞跃,实现服务能力与区域影响力的双重提升。(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