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位420张,知名民营三甲医院深耕医养结合!
近日,据《今日沧海》报道,海沧区首个医养结合的大型护理中心——厦门长庚养生护理院(厦门长庚养生文化村)目前主体已全部完工,外立面落架完成,即将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2026年初投用。
该项目紧邻厦门长庚医院,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3.2亿元,用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提供床位420张。项目规划地下1层、地上20层,不仅依自理、失能长者需求推出不同功能房型,并配套有餐厅、健身中心、康复咨询室、多功能厅、便利店、药房、医疗器材室等设施。
据媒体报道,该养生护理院的最大特点是融合两岸长庚医疗体系服务特色,以医养结合为主轴,引进台湾养生文化村怡亲、健康、养生、文化、社区、体验、教育训练七大主题托老理念,并依托该院作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优势合作,以及智能化的设施、专业优质的照护团队,为民众提供安全舒适的“银丝下的春天”。
资料显示,厦门长庚医院成立于2008年5月,由台塑企业创办人王永庆先生为回馈大陆所设,是集医疗、保健、养老、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总建筑面积约24.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2000张,设有43个临床专科,拥有员工1500余人,日均服务患者约3000人次。医院系华侨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并为北京清华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及厦门医学院的教学基地。
厦门长庚医院院长蔡荧煌曾介绍,台湾长庚早在2005年就设立了养生文化村。“新项目(厦门长庚养生护理院)以绿色建筑设计,依托智能化的设施,提供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并有优质照护团队,以高质量服务,提供人文关怀。”
实际上,早在2014年,厦门长庚医院便在住院大楼内设立“长庚护理院”,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照护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原护理院65张床位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新建的420床“养生护理院”应运而生。这也意味着厦门长庚医院在“医养结合”战略上的持续深耕和升级拓展。
人口老龄化进入“深水区”,医康养融合驶入快车道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2亿,占比15.6%。与2022年相比,短短两年间,60岁以上老年人就净增3027万人,平均每年新增超过1500万人。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据联合国预测,2032年我国将步入“超级老龄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0%),对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康养融合”早已不再是概念口号,而正加速成为医疗卫生体系优化升级的关键方向。一大批资本投入、政策引导、企业响应的项目正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为老龄社会筑起“健康防线”。
2025年4月,上市公司“澳洋健康”(002172.SZ)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张家港澳洋老年病医院有限公司拟投资3500万元,建设张家港澳洋老年病医院项目。该项目以二级老年病专科医院为标准,计划核定床位105张,并租赁超1.4万平方米场地,年租金550万元,租赁期3年。有业内人士认为,张家港澳洋老年病医院的布局标志着澳洋健康进一步深化“医康养一体化”模式,强化其在长三角地区的养老服务布局。
几乎同时,健嘉医疗在西安高新区正式启用其重点打造的康复专科医院——西安高新健嘉康复医院。作为其在西北区域的首家现代化康复医疗机构,该院严格按照三级康复医院标准设计,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设有255张床位。截至2024年底,健嘉医疗已在全国14个省份、18座城市布局康复医院25家,总床位超过8000张,累计投资达15亿元,成为康复医疗领域的重要力量。
而在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方面,泰康集团的实践也颇具代表性。2024年8月,深圳泰康之家鹏园康复医院正式开业,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配置床位100张。这家医院不仅是泰康布局全国的第15家融合型医疗机构,更是其“医养康宁”一体化战略的关键一环。泰康以保险为起点,打通“支付+服务+投资”三端资源,将医疗、康复与养老有机融合,在全国36城落地43个康养项目,已有22地24家养老社区投入运营,15家康复医院正式启用,构建了同城紧密协同的医养融合服务网络。
同一时期,福州有关部门公示了《福州福兴康复医院》建设项目的详细规划。据了解,该项目将在原福州福兴妇产医院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项目占地面积达4043.9㎡,虽不新增建筑物,但通过对现有综合楼内的精心规划与布局,将打造出拥有100张床位的现代化康复医院。
同样是保险巨头进军养老服务,2020年5月,太平保险集团斥资40亿元在上海打造的上海梧桐人家养老院迎来开业。该养老院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养老社区之一。规划床位3500张,涵盖健康活力公寓、康复护理床位及豪华套房。
2018年建院开科的上海金城护理院也早早迈入医康养融合的轨道。该院是A股上市公司大湖股份旗下康复医院项目基地,目前开放床位800余张。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轮融合浪潮中,公立医院也纷纷投身其中,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2024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青城山康养医院正式开工。该院占地64.87亩,建筑面积5.75万平方米,投资8.95亿元,规划床位约120张,是五粮液华西青城山国际康养中心项目“医康养产业综合体”“高端森林康养度假酒店”“高端康养社区”三大板块中‘医康养产业综合体’的核心支撑。据了解,该院由华西医院统一管理,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全国建立的首家以康养、慢病管理(涵盖呼吸、心血管、内分泌、老年病)、疼痛治疗为特色的精品医院。
与此同时,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医养结合示范基地项目大楼正式封顶。该项目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共16层楼高,是南宁市今年的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之一。封顶仪式上,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曾嫄艺表示,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医养结合示范基地项目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南宁市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市第五人民院北院区康养中心正式启用。据悉,院北区康养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55万㎡,总建筑层数为9层,可容纳床位近200张。康养中心项目启用后,将以高龄、空巢、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逐步建立与济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以市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医养模式,有效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
从全国范围看,无论是民营企业的积极入局,还是公立医院的加快布局,医康养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它不仅顺应了老龄社会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也推动了医疗资源的延伸与再配置,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半径与综合竞争力。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将有更多力量加速进入这一赛道。(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