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被解除后,又一家二级医院申请注销!
被解除医保协议一个月,这家民营医院申请注销医疗机构,悄然走向终结。
5月8日,由大冶朋仁医院申请,黄石市卫健委公告依法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二级民营综合医院,拥有138张编制床位,设有急诊医学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预防保健科等十余个临床医技科室。然而,一纸医保“断供”通知便终结了其十余年运营历史。
图源:医院公众号
据看医界了解,就在4月,黄石市医疗保障局曝光6起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典型案例。其中透露,根据国家飞检组移交线索,经大冶市医保局进一步调查,发现大冶朋仁医院存在虚计费用、过度检查、重复收费等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
根据相关规定,医保部门对大冶朋仁医院作出如下处理:追回医保基金损失金额728609.70元;处罚款1104260.19元;解除医保定点服务协议;禁止该院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5年内从事定点医药机构管理活动;将涉及欺诈骗保问题移送公安、卫健、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协议解除不到一个月,医院即申请注销。可见医保协议的丧失,几乎是生死一线,医院没有喘息空间。
医保是民营医院命脉所在,合规是必要生存法则
医保支付体系,已经成为民营医院赖以生存的命脉。但这种依赖性,也逐渐演变成一场行业危机。
国家医保局此前曾发布的《2018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支出达17822亿元,其中非公立医疗机构所占份额约3700亿元,占比约为21%。而《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则显示,2018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为5065亿元,这意味着医保资金在其收入中占比超过70%,堪称“第一金主”。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很多中小民营医院来说,医保协议的存在决定了它是否能吸引患者。取消医保,就等于在市场上‘除名’。”医保虽然是医疗服务的支付工具,但在中国现实语境中,已成为医院信用和公信力的重要象征。
大量案例证明,一旦失去医保资格,部分民营医院无法快速实现“转轨”,也缺乏足够的品牌影响力来维持自费就医的患者规模,在多重压力下迅速倒下。
不久前,抚州东信医院发布关于暂停收治住院病人的公告。公告显示,经区卫健委批准,医院将于2025年4月2日零时起暂停收治住院病人。网传的《致全体同仁的一封家书》中写道:“寒潮来得猝不及防。医保支付的冰封期比预想中漫长,账面上堆积的应收款化作无形的雪原。”可见其危机与医保不无关系。
今年1月,四川广元旺苍佳士康养医院宣布停业;去年11月,医院被查出违规使用医保基金10万元,最后被解除医保协议,罚款近20万元。2019年2月,江苏扬州江都新城医院被解除医保协议,之后不到半年,医院被迫关门,50多名医生失业。
与此同时,医保监管的高压态势正在加速对违规医院的清理。对行业而言,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效打击了骗保乱象,促进行业净化;另一方面,也让部分依赖医保“输血”的民营医院暴露出经营模式单一、监管意识薄弱等结构性问题。
数据显示,仅2023年,全国医保系统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80.2万家,处理违法违规机构45.1万家,其中,解除医保服务协议4176家,行政处罚20586家,移交司法机关367家;处理违法违规人员32690人,其中,暂停医疗费用联网结算4883人,移交司法机关1399人。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更是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大数据监管模型,为飞行检查、打击欺诈骗保、精准监管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全国医保系统共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而这其中,通过智能监管子系统挽回的医保基金损失高达31亿元。
这也印证了知名医改专家、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徐毓才的观点:大数据“天眼”下,医疗服务行为几近“裸奔”,诊疗服务与医保收费记录不符将成为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甚至骗保的证据,在新医保时代,医疗机构合法合规经营才是长久活下去的王道。
自费、高端化转型是破局之一,但非万能解药
尽管医保仍是民营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但如若“绑死”在医保上,显然难以支撑长期发展。探索自费、高端化的发展路径,正成为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寻求突围的新方向。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民营医院“主动解绑”医保的案例,如河南周口、安徽宣城、江苏宜兴、山东德州等地均有医院因种种考量选择不再申请医保定点,转而聚焦高端医疗或会员制服务模式。
在2025年吉林省公布的第一批解除医保协议的公告中,就出现了153家定点医药机构,其中49家医药机构为主动申请解除。
去年9月,兴安盟医疗保障局发布公告,截至当日,兴安盟100家医药机构因违规被中止或解除医保服务协议,104家医药机构主动退出医保服务协议。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断保裸奔”并不会成为主流。毕竟,医保仍牢牢掌握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导权。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3.26亿人,参保率保持在95%左右。这一庞大体系所形成的流量与信任基础,是绝大多数民营医院难以轻易割舍的资源。
尤其对于依赖医保收入、服务对象以普通大众为主的中小型民营医院而言,贸然“断保”不仅可能导致患者流失,还会带来沉重的经营压力。完全放弃医保仍是一项高风险决策,需谨慎权衡。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